生活教練首頁背景圖-電腦

如何運用教練式提問,讓溝通表達更加順利

最後更新日期:2023年05月16日

準備好專注於你想要的目標並實現你想要的結果嗎?

用八週幫自己找回人生方向,我會以 NLP 教練為基礎架構客製你的一對一課程,透過我設計實證有效的三大步驟和方法,致力幫助你「更有行動力」且「更有信心」實現你的階段性個人目標,歡迎與我預約免費諮詢(名額有限)。

席斯琳(Sislin) 席斯琳(Sislin)-生活目標陪跑教練

點此預約免費諮詢

在成為教練的路上,許多時候不單單只是聽對方說,如何善用有力且值得思考的提問,是在成為教練上不可或缺的練習之一。

提問與對話,可以讓對方獲取力量,卻也能讓對方關上心扉。

以下表的提問來看,可以看出非教練式提問&教練式提問之間的差別,相信在螢幕前的你看著這兩種不同的問題,感受或許有些不同。

非教練式提問 教練式提問
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? 若這件事能如你所願,是因為你做了什麼?
這是誰的錯? 這件事對你來說,最好的方式或結果是什麼?
為什麼那麼笨都做不好? 你目前擁有那些資源?還可以找誰幫忙你呢?什麼時候可以開始行動?第一步可以先怎麼做?
為什麼XXX這麼機車? 你能從這件事中練習或提升哪些能力呢?

然而,不管是在職場、家人、親密關係、育兒之間,我們天天都在用言語與人溝通。而不同的提問,造就的結果也就不同。如果說我們能將教練式提問,「有意識」的運用練習在生活不同場景中,許多時候可以捨去猜測、溝通不良的問題。

如果你看見這篇文章,我想跟你分享這幾個月來我的心得, 這樣的練習方式,我用在同事、伴侶之間一陣子了,當我們想要對方聽見我們真正的訴求與表達時,先停下來聽聽對方,拍拍他理解他, 問問對方現在遇見什麼困境了?需要如何協助他?又或者可以為他做些什麼?

教練式提問能隨時運用在日常生活中,不單單只是與教練者之間的關係,我認為這三種方式,在一開始練習時,最能體現效果:

停下來先聽對方說

很多時候,我們與人際關係 (包含職場、家人、親密關係、育兒) 間的溝通不良,大多時候是你說你想說的,他說他想說的,彼此處在不同的角度上,這樣的溝通既沒有效率也常不歡而散,原因是因為許多時候少了一方先停下來,聽聽對方的需求。

或許你會說,我的需求也要被對方知道啊,我不告訴他,他怎麼會懂,我個人非常同意,然而當我漸漸了解到,許多時候,當我們沒有先停下來時,對方往往也不願意停下來聽我們所想表達的、所需求的。

當你先問對方的感受,而不是與對方直球對決時,通常對方的情緒都能降下許多,這時候你才能與對方進行一場有效的溝通對話。

情緒是感性面,溝通是理性面。人在處於感性狀態時,是很難理性對話的。

溝通的意義取決於對方的回應:自己說的多對沒有意義,對方收到你想表達的資訊才是溝通的意義。

不害怕承認犯錯與失敗

在教練過程中,我往往會鼓勵對方多去犯錯,唯有犯錯才能讓我們知道哪裡需要改進與修正,推向我們走向更明確的道路,讓你成為一個更進化的自己。這一練習也能幫助你在接觸新事物或踏出舒適圈時,害怕自己做不好而躊躇不前。

我們常在溝通過程中,太過執著於誰是對的、誰是錯的,雙方僵持不下、爭個高下。其實,在我們內心世界裡,我們都覺得自己是很棒的,因此希望自己說的或做的是能夠被讚賞、被認同。

我們都會有各自的立場、各自的矜持,如果我們都能夠好好說話,許多誤會與衝突都能大事化小、小事化無。 我們都可以用更好或更適合的方式去表達與溝通。

由於過往的教育讓我們不允許或害怕犯錯,好像承認錯誤就是承認失敗,希望有緣看見此文章的你,可以開始練習轉換心態。

沒有失敗,只有回饋。

保持好奇心,不論加批評與評論

相信你在同學、朋友、同事之中,對於某些奇耙人物有過這樣的想法:「怎麼有人會這樣,真是顛覆我三觀。」

你之所以與對方的不同,是因為你很特別,而對方也很特別。

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:尊重、理解。

你之所以感到不舒服是因為你的想法正在被挑戰,你認為這個做法是不對的,你感覺不受尊重;當你出現想法被挑戰時,停下來去好奇對方的想法,「為什麼你會這樣想呢?」 「還有其他作法或方式嗎?」 「可以為你帶來什麼好處呢?」 ,往往能為我們創造一副新的局面。

練習教練式的提問,是帶著一顆好奇心,先去了解對方的想法, 你會發現,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用不同的方式、思想存在著,我們生長、教育與個性背景的不同,也因此我們沒有人是一模一樣的!

我們在異中求同,同中求異。

放下評論、刻板印象與成見,開始練習你與每個之間的不同,你會漸漸更能包容接受他人、接受這世界不同的聲音,此時,你也會接受你自己與他人的不同。與其說你是在接受他人、包容他人,換個角度,其實你是在包容自己,接受你與他人的不同。

許多時候,我們對於外界的聲音有過多的批判,對自己也很嚴格,不容許自己犯錯、不容許自己怠惰、害怕自己沒跟在主流上,將過多的心力都放逐追求於外在大眾的聲音。

好像應該要這樣才是對的、那樣是錯的,用自己心中的那把尺衡量著每個人也衡量著自己。當你能接受他人有所差異性時,你便能接受你自己,這也是「愛自己」的方式之一。

🎯 思考題

在你上一次與人進行溝通或對話時,你想要的對話結果是什麼?如果這場對話能夠更好,再重來一次,你會如何調整過程中的其他的方式與做法?

 

【活出自我】理想人生藍圖規劃書:人生的大舞台,由你主導

自我教練人生攻略

 

你可能也會感興趣的文章:

完美主義者,該如何放過自己?

其實你早就已經認識自己,只是不相信自己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