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當工作讓人感到疲憊、無力時,很多人都會冒出「是不是該辭職了?」的念頭。但下一秒又會想:「辭了以後呢?下一份工作會更好嗎?還是更慘?」於是,這個問題就在心裡來回拉扯,最後可能什麼都沒做,繼續待在原地掙扎。
如果你也陷入這種矛盾,不妨先冷靜下來,透過以下這份「離職檢測表」,幫助自己更理性地做決定。
你的倦怠感是短期的,還是長期的?
有時候,我們不想工作只是因為最近壓力特別大,或剛好遇到不順心的事,例如年度考核、專案爆量、主管心情不好等。這種情況下,可能只是短暫的職場低潮,過一陣子就會好轉。
但如果你已經連續幾個月、甚至一年以上,每天都覺得痛苦,無論怎麼調整都提不起勁,那可能就不只是單純的倦怠,而是你真的不適合這份工作。
2. 這份工作還能帶給你成長嗎?
回想一下,這份工作對你的職涯發展還有幫助嗎?如果你已經學不到新東西,職位也沒有升遷機會,那就等於每天都在原地踏步。長期下來,不僅薪水難以提升,未來的競爭力也會下降。
相反地,如果這份工作還能讓你學習新技能,或是未來有更好的發展機會,那也許值得再撐一下,等到找到更好的時機點再做決定。
你的問題是來自「工作內容」,還是「公司環境」?
有些時候,讓人想離職的不是工作本身,而是公司的文化、同事關係或主管態度。舉個例子,如果你的主管情緒化、辦公室充滿內鬥、工時超長,那可能問題出在公司,而不是你的職業選擇。這種情況下,轉換到同產業的其他公司,或許就能解決問題,而不一定要完全換跑道。
但如果你覺得自己對這份工作完全提不起興趣,做再久都沒有成就感,那可能就不是換公司能解決的,而是應該考慮轉職或換個產業。
財務狀況允許你辭職嗎?
很多人遲遲不敢辭職的原因,往往不是因為捨不得工作,而是「沒存款、不敢裸辭」。畢竟,沒有收入的日子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壓力,讓人焦慮不安。
所以,在做決定之前,先看看自己的存款是否足夠支撐幾個月的生活開銷,或是有沒有其他收入來源(如兼職、副業)。如果財務還沒準備好,或許可以先規劃存一筆「離職緊急預備金」,再來考慮行動。
你有更好的選擇嗎?
離職並不是目的,而是讓自己有更好的發展機會。如果只是因為討厭現在的工作而衝動離職,但沒有下一步計畫,那很可能會陷入「辭職後更迷惘」的狀態。
所以,在下定決心前,先問問自己:
- 有沒有明確想去的下一家公司?
- 需要學習什麼技能,才能增加轉職的成功率?
- 如果找不到新工作,是否有其他收入支撐?
結論:該離職還是繼續撐?
如果你的答案偏向「這份工作沒有未來、已經嚴重影響身心健康、財務上有準備」,那或許是時候放手,尋找新的機會了。
但如果你的問題只是短期壓力,或是財務狀況還沒準備好,那麼可以先做調整,讓自己有更多選擇,再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。
無論最終的選擇是什麼,關鍵是要確保自己是在「為了更好的未來」而離職,而不是只是逃避當下的不適。
下一篇:轉職 VS 斜槓,該選哪一條路?